top of page

更多更深|獵殺女巫,誰是局外人?

北大歷史公演的劇目《真知環》,除了演繹16、17世紀歐洲「獵殺女巫」的慘痛歷史之外,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拋出一個最關鍵的問題:「誰在獵殺女巫」? 「女巫」,我們一點也不陌生,透過跨域文化文本的翻譯與旅行,它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界/世界之中,包括小時候的童話故事,各種小說、電影、...

導讀《獵.殺.女巫》|還有女巫嗎?

「如果從女性的觀點來看歷史,不僅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無關乎女性的幸福,進步與野蠻更是同時並進;進步的內面是野蠻,進步只不過是一件比野蠻還野蠻的文明外衣。進步與否,是由男性啟蒙者、以及他們的奉行者所詮釋的。」這場對女性的迫害,是父權社會下的一場悲劇,也使父權結構的監牢更固若金湯...

導讀《獵.殺.女巫》|必須有女巫。

「在那之後歐洲有兩大迫害時期,一在十六、十七世紀(獵巫熱),一在二十世紀(猶太人浩劫),表示不容異己『變成了歐洲社會性格的一部份』,而且在這兩個例子裏,開始動念要屠殺並加以執行的都是統治者而非人民。簡言之,歐洲種族歧視和狹窄心胸背後的主要動機就是為了政治權力。」...

導讀《獵.殺.女巫》|那些女巫啊…

而這些女巫究竟是怎麼樣的人呢?從目前文獻資料判斷,以巫術之名被處刑(通常是死刑,可能是絞刑或者火刑,後來為了讓群眾洩憤,多是以火刑)的犯人人數眾說紛紜,但比較可以被相信的數字是整場獵巫熱受難者超過二十萬,關於確切數字學界仍在積極研究,而這是必須的,引用文中作者所言:「如同研...

導讀《獵.殺.女巫》|誰來殺女巫?

《女巫之錘》的廣為流傳讓更多人了解如何辨別女巫,也讓宗教裁判所的工作進行得更順利,以至於能夠將女巫的審判以及女巫做過的事白紙黑字的記錄在審判書上。這些和惡魔站在同一邊的叛徒,危及的不僅是上帝的世界,也是俗世的安寧,這些危害到社會甚至是國家的事情,在有了更明確且便利的檢驗方式...

更多更深|獵巫熱:在盲流中保有清明

「獵巫熱」是西方基督教史上的一頁悲劇。出於對魔鬼、對惡(evil)的恐懼,對無法掌握之自然與超自然力量之無助,人們集體將內在的恐懼投射於社群中的弱勢─年老、貧病,以及女性。如果撒旦的同路人只能是社會上的邊緣,那麼魔鬼的力量也就無足為懼(他的夥伴至少也該是浮士德之流)。然而,...

更多更深|關於真知環

受到北大歷史公演團隊的邀約,我有幸在戲劇正式登場前,先睹原創劇本為快。讀的過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或者應該說道具—是劇本標題所指涉的「真知環」。真知環彷彿從哆啦A夢口袋中拿出來的法寶,讓人覺得如果有它真是太好了,主人翁在故事進行的當下,能夠將時間暫時停止,窺視其他角色心...

導讀《獵.殺.女巫》|她就是女巫!

「你心目中的女巫是什麼呢?」現在人對女巫的想像,不脫魔女宅急便、妙麗格蘭傑的形象了吧!她們可愛、機靈、心地善良,連騎的掃帚都看起來像特別整理過(雖然不是光輪兩千);女巫,不再是滿臉皺紋、披著髒兮兮黑長袍、手裡提著一籃毒蘋果的壞蛋,也不再是會咯咯笑著,要拿糖果把你餵的肥嘟嘟再...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