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導讀《獵.殺.女巫》|必須有女巫。

  • Writer: 北大歷史公演
    北大歷史公演
  • Apr 4, 2019
  • 2 min read

Updated: Apr 23, 2019

  「在那之後歐洲有兩大迫害時期,一在十六、十七世紀(獵巫熱),一在二十世紀(猶太人浩劫),表示不容異己『變成了歐洲社會性格的一部份』,而且在這兩個例子裏,開始動念要屠殺並加以執行的都是統治者而非人民。簡言之,歐洲種族歧視和狹窄心胸背後的主要動機就是為了政治權力。」

  這場對當代的弱勢進行的集體清洗,讓執政者可以躲過人們對其統治正當性以及治理能力的質疑,這在現今社會也並不陌生,只要政治地位有些搖晃,便會將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某些盲目的仇恨上,並且滿足人們的情緒抒發,對於其結構問題、公平正義、社會背景全都拋諸在後,只讓人們專注於「快感」和「安全感」,便會繼續過著一模一樣的日子,不去質疑、不想改變,害怕麻煩的日子。

  獵巫熱發生的十六、十七世紀是什麼樣的時代呢?當我們翻開歷史課本是這麼寫的——歐洲大陸終於走過了野蠻、無知的黑暗時期,開始了輝煌的、浪漫的、有文化涵養的文藝復興,經歷了宗教改革使人人都接近上帝、被上帝救贖,地理大發現拓展了世人對世界的眼光,科學革命將理性和科學帶進了社會,啟蒙運動更是讓歐洲進入了最「文明」的境界。

  作者在文中引用:「喬治.歐威爾說:『誰能控制現在,誰就能夠控制過去。』」就這麼看來,我們對十六、十七世紀的印象,反映出了是誰在控制現在呢?那個輝煌、榮耀的世代,那個美好的歐洲啟蒙,是誰離開了黑暗,又是誰永遠見不到光?

  「然而,虛幻的歷史圖像,每一番閱讀,就再一次碎裂。」楊翠女士在推薦序中寫了這句話,了解獵巫熱,了解真正的過去,往往,就是用「事實」將我們「心中」的歷史搖碎吧。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