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 4, 2019
- 2 min read
「當個人挺身反抗強權時,他仍舊背負著強權所施予他的教化與傷害,這些烙印並不會在振臂一呼中消失,每一個英勇舉動都離不開孕育他的曲折的人生、複雜的社會和漫長的歷史。」(1995,《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當有人問,在強權一面倒時我們該怎麼辦?宋彬彬問「別人都打,你能不打嗎?」,雅各問「我還有其他選擇嗎?」他們說他們無可奈何。
然而,真的嗎?或在這個六四天安門事件三十周年的今天,我們要問的是,現在呢?我們還有沒有選擇?有趣的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同一個導演手中,從《8 9點鐘的太陽》到《天安門》,給出了答案。
我們要做哪種人?同樣都是想要更好的生活,我們要做動手的紅衛兵還是動手做天安門前的靜坐學生?
同樣都是年輕人,都和我們這個團隊差不多年紀,有著差不多的情緒,嚮往著差不多的社會,期盼著差不多的世界——我們都想用我們的手創造更好的將來。有的人發刊物、有的人參與政黨政治、有的人投入NGO,而我們做劇,把史學帶上舞台,把人文思辨帶出學術界。
「這有用嗎?」
我們在這兩部紀錄片中看見了兩場學生動員的「成果」。很遺憾的,和平抗爭的學生們成為天安門下的亡魂,紅衛兵則在一次次的「革命成功」裏嘗到甜頭,某程度來說,很遺憾的,激進、暴力的方式得到了成功。然而,這就說服了我們要去支持或者親自動手「殺出一條血路」嗎?對方是那麼令人忍無可忍、退無可退,當時代的巨輪、對方都殺到我們面前時,會賦予我們執行暴力的正當性嗎?
很沉重的,我們確實不知道這有沒有用,尤其六四這天,很沉痛的,我們看見了「支持對的事情」的代價。然而我們會繼續這樣做下去,無論它會不會有結果,我們會繼續堅持做對的事情——以和平的方式改變社會。
「相信你所相信的。」
心中有一份堅定,信仰、正義、自由都好,因為我們心中有一份我們願意堅守、相信的價值,也許那才是真正的,願意為此粉身碎骨吧!
讓我們在六四天安門事件三十周年的今天,一起為我們的堅持為傲,一起為挺直腰桿子的大家為傲,一起為了那些為心中信念而粉身碎骨的人為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