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演出以後|相信你所相信的

  • Writer: 北大歷史公演
    北大歷史公演
  • May 12, 2019
  • 2 min read

Updated: May 13, 2019

  信仰其實是一件需要時間的事情。整齣劇大家都充斥著信仰,下意識的禱告、開口閉口的教條、對魔鬼的惶恐,乃至於約瑟夫對生命的態度,都是信仰,然而,也都不能真正被稱作是信仰。



  Seeing is believing,很大程度來說,我們相信的東西都是我們所見到的,因此,約瑟夫相信各種冒險都是有趣的,伊莉莎白相信海的盡頭是懸崖,雅各相信伊莉莎白絕對不是女巫(畢竟關於是不是女巫雅各從來沒有發動真知環在伊莉莎白身上),與其說是因為這是客觀事實,更可以說這是因為主觀經歷所以相信,但這樣的相信並不是看了正反兩面以後選擇了相信,大家充其量,不過是相信了「現況」而已。



  然而什麼時候會感受到信仰?很大一部份,是因為它被震動、被挑戰了。信仰在被搖晃的過程中修正或者建構或者斑駁,這整場戲要討論「信仰」,無非是要透過信仰被搖晃的最大力的人——伊莉莎白。從完全不需要質疑唯一真理(上帝)的存在,到自我的矛盾,到自暴自棄,再到確立了自己的信念,觀察伊莉莎白從一個和大家都一樣的大家閨秀,到選了一條最難走的路走(而且顯然是懸崖),伊莉莎白的轉變是相當值得玩味的。

  而伊莉莎白的信仰真正完整,就是他死前的那一刻。這整齣劇都瀰漫著信仰,然而,伊莉莎白最後說出的那句「我不是女巫」,是把堅定、沉重但又真正獲得救贖了的信仰全力擲給了觀眾,可以說伊莉莎白在說完這句話以後,他才是真正自由,真正「不是任何人的財產、不屬於誰」的個體。

  伊莉莎白最後選擇了自己,選擇不再討好這個世界。他不是因為自私,也不是因為已經沒有退路,伊莉莎白選了他要相信的事,他不是要證明母親的清白、不是要讓雅各不再難堪、不是要讓事件平息、不是要去見他死去的親人——他選擇相信自己。




Comments


bottom of page